文章目录
  1. 1. 第0章 引言
  2. 2. 第1章 人类社会货币的演变
    1. 2.1. 实物货币
    2. 2.2. 纸币
    3. 2.3. 记账货币
  3. 3. 第2章 比特币产生的历史原因
  4. 4. 第3章 中心化记账方式的缺点
  5. 5. 第四章 比特币——去中心化的价值传递方式
    1. 5.1. 信息传递:
    2. 5.2. 价值传递:
    3. 5.3. 传统的记账货币:
    4. 5.4. 去中心化的记账货币:
  6. 6. 第5章 社会上对比特币认知的三种观点
  7. 7. 结束语

第0章 引言

为什么一张可能只有几厘钱成本的纸币,却能够购买价值上百元的商品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我们人类社会从实物货币到记账货币的演变,其次要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互联网世界里信息的传递机制,这也是理解比特币的关键所在。

第1章 人类社会货币的演变

实物货币

从货币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货币开始是实物货币,如贝壳、羽毛、牲口、金银等等,他们被当做一般等价物,是因为人们相信他们稀有性的特点,本身的价值等于被交换物的价值。

后来随着人类生活和活动的日益频繁,像金子、银子这样的贵金属因为太重,不易于携带等缺点就暴露了出来,我们逐渐过渡到使用纸币进行商品交易的阶段。

纸币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纸币,制作成本可能只有几厘钱,却能够换取价值一百元的物品,这是因为国家信用在背后做背书,让人们相信这一文不值的纸币能够换一百元的物品,能够提供一百元的购买力。

记账货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现在连纸币也懒得带了,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情况下,现在很多人出门几乎都不用带钱包,带一个手机扫扫二维码就可以了。

之所以这么方便,是因为我们大部分时候使用的是记账货币,比如发工资就是在银行账户上做一个数字的加法,买衣服只是在银行卡的账户里做一个减法,整个过程不需要见到纸币,所有的过程都是在记账。

记记账就可以完成工资的发放、完成购物,这么轻松的事情到底是由谁来负责呢?
在我们的国家是各家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比如支付宝)、还有央行负责去记账的。央行拥有整个国家大账本的记账权,这是一种中心化的记账方式。

第2章 比特币产生的历史原因

说这个记账过程是为了找到比特币产生的历史原因。

有一个叫做中本聪的密码学专家,他发现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可以无限增加货币,因为在这个体系里,只有他有记账权!

中本聪觉得的这样很不靠谱,于是他思考能不能有这样一个现金支付的体系:不需要有一个中心来记账,大家都有记账的权利,货币不能超发,并且整个账本都公开透明、十分公平,这就是比特币产生的动机。

而关于中本聪本人却一直都是一个谜!没有人知道他真实的姓名、性别,如果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研究一下,说不定你就是破解那个秘密的人。

第3章 中心化记账方式的缺点

相信你也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中本聪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记账货币必须有一个记账方,这个记账方多数时候是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机构等,这是一个中心化的记账方式。

这个中心化的账本是由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用来担保的,如果银行受到类似黑客的攻击,数据是有可能被篡改的,并且它高度依赖银行的信用,如果银行失信,这个记账也不成立,所以存在不安全的可能。

而如果由一个中心去结账,变成多个中心一起记账,由原来只能由银行来记账,变成人人都有记账的权利,是不是就可以解决和化解这个问题了呢?这也是“去中心化”这个概念的由来,也是中本聪发明比特币的由来。

第四章 比特币——去中心化的价值传递方式

比特币实现了在没有中心化机构记账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进行比特币的发行和记账,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它完全有可能重新定义这个世界,而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也就区块链了!

区块链除了去中心化,还有一个极其牛逼的特点,就是价值的传递,这不同于互联网上的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

互联网不依赖于某一个机构或者某一个国家而言,在这个网络世界里,你可以很轻松的传递信息,不论你是在美国还是在非洲、还是在太空上,只要有互联网,就能够实现点对点信息传递。

互联网传递信息的方式本质上是复制。假如你将一张照片传给了朋友,其实并不是把这个照片本身传给了朋友,而是给她发了一个副本。你依然保留这章照片,并且同时你的朋友的手机里多了这张照片的副本。
互联网这种副本的信息传递方式,运用到诸如版权、货币、票据、等这样的一些价值载体的传递时,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因为你不应该传递给别人的时候,都是自己手里还有一份。举个例子,当你给别人转去一笔钱,你自己不应该再拥有这笔钱!

价值传递:

价值的传递和信息的传递不同之处在于:价值传递要求信息的传递和价值传递同时进行

而区块链就是这样一个在没有中心化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价值传递的技术。如同互联网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一样,区块链有可能成千上万倍的加速人类资产的交换,人类社会将有可能进入一个全新的价值交换时代,生产关系将由此改变。

传统的记账货币:

回到我们刚刚开始讲的人类货币的演变。我们现在的记账货币,还严重依赖于账户体系。刚才说发工资就是在企业账户上做一个数字的减法,在你的账户上做一个数字的加法,但是企业的这些货币是企业从哪儿得来的呢是没有办法将每一张货币都得到追根溯源的

这就是因为目前互联网只能做信息的传递,不能做价值的传递。在进行数字的加减之后,它的实际结算可能是过了24点后进行的,甚至有的是一个月结算一次的。这个过程中价值的传递是脱离信息的传递是滞后的,并且严重依赖于整个中心的运作

去中心化的记账货币:

但是在比特币网络里,每一笔比特币的转账,本质上就是价值的转移。并且在这个网络里面,你能够知道每一笔转账的来源,追溯到最原始的那一笔账,过程十分的清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可能会用区块链技术研究自己国家法定的数字货币发行的原因之一。

第5章 社会上对比特币认知的三种观点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价值传递的特性,将有可能给传统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社会各界对此也有几种不一样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它是一个无主权的货币,是一个超越国家的信用而存在的货币,这种提法现在越来越少了。

第二种观点,认为它是一种全球的电子现金来解决跨中心的支付问题。

第三种观点,目前也是主流的观点,认为比特币因为储量很低、开采难度变大、稀缺性、可以分割、能快速传递等特点,将来有可能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数字资产,起到了价值存储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黄金

各种说法见仁见智,但不管怎样比特币是全球最成功的区块链应用,市值高达千亿美金(目前已突破40000元RMB/BTC)。开始有国家来为它立法,比如美国、日本、德国、菲律宾等,它的存在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传递的方式。

结束语

本文主要内容回顾:

  • 人类社会由实物货币进入到记账货币的演变。
  • 比特币就是去中心化记账货币的产物,人人都可以记账。
  • 互联网信息自由传递的机制,以及比特币可以同步信息传递和价值传递的特性。
  • 社会上对比特币认知的三种观点,主流观点认为比特币是一种全球流通的数字资产,相当于现在的黄金。
文章目录
  1. 1. 第0章 引言
  2. 2. 第1章 人类社会货币的演变
    1. 2.1. 实物货币
    2. 2.2. 纸币
    3. 2.3. 记账货币
  3. 3. 第2章 比特币产生的历史原因
  4. 4. 第3章 中心化记账方式的缺点
  5. 5. 第四章 比特币——去中心化的价值传递方式
    1. 5.1. 信息传递:
    2. 5.2. 价值传递:
    3. 5.3. 传统的记账货币:
    4. 5.4. 去中心化的记账货币:
  6. 6. 第5章 社会上对比特币认知的三种观点
  7. 7. 结束语